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报告 正文
学术报告
龙山环境论坛(第130期)——特邀南方科技大学范斯腾副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025年09月03日    作者: 李柯    发布 : 沈钰凡    

报告题目:还原性行星大气中的光化学和微观物理过程

报告人: 范斯腾 副教授

报告时间:98日(周一)1030

报告地点:学科1号楼S307

主持人:李柯 教授


报告摘要:还原性行星大气在行星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生命起源时期的早期地球大气以氮气为主,富含甲烷和其衍生有机物,几乎不含氧气,呈现出很强的化学还原性。其中,由太阳辐射驱动的大气光化学反应为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有机物来源,同时通过微观物理过程形成的行星尺度雾霾对可能产生的生命形成了重要保护,是生命起源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无法对早期的地球进行实地探访,对当前太阳系中具有强化学还原性的行星大气系统的研究在此框架下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尤其是对其中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和雾霾形成的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太阳系中具有还原性行星大气的天体主要包括冥王星、土卫六和海卫一,本报告将展示卡西尼号、新视野号和旅行者号的观测,结合数值模拟总结对目前对这三个天体高层大气中光化学和微观物理过程的认识,以及对早期地球宜居性研究的意义。


专家简介:范斯腾,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2015年于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行星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气候动力学实验室(CNRS/LMD)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入选玛丽居里学者,2022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火星大气动力学,通过对多个卫星(TGOEMM)观测数据的分析,结合火星大气环流模型(Mars PCM),探究火星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及相互影响。其他研究方向包括还原性行星大气(冥王星、土卫六)中光化学和微观物理过程,以及类地系外行星的光变曲线的理论分析与地表反演。目前已发表论文28篇,包括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的文章13篇,并于2023年获得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0903



  • 环科院官方微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 202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NUIST备80143
请使用Chrome或IE8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