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新粒子生成的作用
报告人:胡敏 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4月22日(周五)14:00
腾讯会议:395-861-075
主持人: 胡建林 教授
专家简介:胡敏,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分别于1987年,1990年和1993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大气颗粒物来源、二次转化及其环境影响和控制对策研究,建立颗粒物理化特性分析与烟雾箱和模式模拟方法、开展城市大气环境定位观测站长期观测和综合观测实验,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和大气攻关等科研项目,重点研究:1. PM2.5综合源解析技术;2.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和餐饮源排放及其二次转化; 3. 新粒子生成和增长致霾机制; 4. 黑碳气溶胶老化和光学效应;5. 二次气溶胶化学生成机制及环境影响等。发表包括Chemical Review、PNAS、Environ. Sci. Technol.和Atmos. Chem. Phys. 等SCI文章,H因子80。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生态环境部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 Aero. Sci. 主编和 《化学学报》编委。WMO-GAW 气溶胶科学咨询组成员。
报告摘要: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的不断深化,一次排放颗粒物的贡献显著降低,但大气氧化性、新粒子生成所贡献的颗粒物数浓度均呈上升趋势,致霾性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的案例也证实了新粒子生成对当下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重要性,并强调新粒子生成对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的影响在未来会进一步凸显。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