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正文
新闻快讯
我院廖宏教授再次入选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Lead Author)
2025年08月21日    作者: 程穆宁    发布 : 卢逸群    

近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入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七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7)主要作者,担任第一工作组(WG1)第四章"Advances in process understanding of Earth system changes"主要作者(Lead Author)。

据悉,各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为AR7推荐了3771作者候选人,经过IPCC总部专家评估,最终入选664人(第一、二、三工作组报告作者分别193249222人)。这是廖宏教授第三次受邀作为主要作者参加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撰写,她曾任2013IPCC AR5第七章“Clouds and Aerosols”2021IPCC AR6第六章“Short-lived Climate Forcers”主要作者。

根据AR7的规划大纲,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空气质量及气候相互作用;地球系统能量收支以及通量和热量的储存与再分配;大气过程(环流天气型、季风、云)及其与大气成分的相互作用;水循环、冰冻圈、海洋、及陆面过程;地球系统在多个时间尺度上的反馈。

IPCC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的政府间科学评估组织,定期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各国决策者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影响和风险评估适应及减缓政策等方面的权威科学评估。IPCC评估报告代表了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行动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成立以来,IPCC已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2014年和2023年发布了六次评估报告。目前正在编制的第七次评估报告(AR7)将进一步整合最新科研成果,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系统的科学支撑。

廖宏教授从事大气环境与气候相互作用研究,聚焦大气污染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国家重大需求,取得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全球大气化学-气候-生态系统耦合模式揭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机制、阐明关键气候因子和影响量级;发现我国臭氧污染加剧的新机制、提出臭氧-PM₂.₅协同控制的新策略。在Nature及其子刊、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廖宏教授再次入选IPCC 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彰显了她的国际学术影响力领导力,也为我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契机。

此外,廖宏教授也多次领衔撰写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她是2015年出版《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3章“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气候变化效应” 首席作者、2022年出版《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5章“温室气体与气溶胶排放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首席作者。近期,廖宏教授又受邀担任《第五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5章“地球系统生物化学过程循环及反馈”首席作者。

IPCC AR7完整作者名单见:https://apps.ipcc.ch/report/authors/



  • 环科院官方微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 202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NUIST备80143
请使用Chrome或IE8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