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腾讯会议组织召开校2022年科技活动月系列专题报告会之龙山环境论坛第四十一期报告会。会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林教授主持,吸引校内校外与会师生近两百人次。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阚海东老师作题为“臭氧暴露的健康危害:从观察性到实验性流行病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从流行病学角度总结梳理了臭氧短期和长期暴露的人群健康危害,指出大气臭氧污染是我国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居民心肺系统危害甚大;个体臭氧暴露水平与环境空气臭氧监测存在较大差别,亟需更多的个体臭氧健康研究,寻求有效的个体干预手段;在臭氧健康影响的机制机理方面亟需暴露组学、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等协同的研究。
与会师生与阚老师就如何高效开展臭氧个体暴露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通过此次报告会,大家充分认识到臭氧暴露对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大家的思考与研究。
4月28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腾讯会议组织召开校2022年科技活动月系列专题报告会之龙山环境论坛第四十二期报告会。会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林教授主持,吸引校内校外与会师生近一百五十人次。
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蒋靖坤老师作题为“城市大气环境下的新粒子生成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为:大气新粒子形成和生长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典型城市大气环境里人为活动印迹增加了该过程的复杂性。通过发展科学仪器和理论方法,在城市大气环境里开展长期外场观测,结合控制条件下的模拟实验研究,量化高污染大气环境里新粒子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探究参与该过程的组分、途径和贡献。
与会师生与蒋老师就新粒子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及新粒子形成过程中的组分、途径和贡献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通过此次报告会,大家充分认识到新粒子形成的途径,引发对未来新粒子形成事件的思考。
4月28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腾讯会议组织召开校2022年科技活动月系列专题报告会之龙山环境论坛第四十三期报告会。会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林教授主持,吸引校内校外与会师生近一百五十人次。
北京大学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克定老师作题为“大气有机过氧自由基测量技术与化学机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为:有机过氧自由基是决定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的关键反应中间体。RO2自由基具有浓度低、活性强、反应机制复杂等特点,对其环境浓度的精准定量和收支分析一直是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难点和前沿。针对我国复合污染大气环境中RO2自由基的直接测量与收支分析开展系统研究,基于大气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发了大气RO2自由基测量系统,实现了简单结构RO2自由基和复杂结构RO2自由基的分类测量;基于化学离子化质谱技术,研发了多官能团复杂有机过氧自由基的物种化直接测量方法,实现了十种有机过氧自由基的定量检测,开展了基于模型模拟与反应速率的收支分析,对RO2自由基来源与去除通道进行了定量探究。
与会师生与陆老师就大气氧化性、RO2自由基来源与去除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通过此次报告会,大家充分认识到大气氧化性、RO2自由基对大气的重要性,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