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院新生了解环境领域前沿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指引生涯规划发展方向,11月19日下午,环科院在气象楼报告厅召开2025级学科前沿交流会。副院长徐德福,专业教师靳亚超、李柯、张星星受邀做主题分享。会议由学办主任、25级辅导员张龙华主持。
首先,靳亚超以自身所在的新能源电池课题组为切入点,系统分享了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历程、核心技术突破及最新科研进展。随后,他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不同类型电池的核心概念、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展开详细阐释,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难点,结合课题组实际研究案例具象化技术优势,让在场师生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潜力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知。
随后,徐德福为同学们详细讲述脱硫灰-硫膏制备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新材料的工艺与方法。他阐释了二者作为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价值,重点拆解生物脱氮工艺核心链路及异养反硝化技术优势,详解材料预处理、混合成型、高温活化等制备流程与关键参数,结合小试及中试数据验证其在高浓度硝态氮污水处理中85%以上的总氮去除率与良好稳定性,并展望了技术产业化优化方向与定制化应用前景。
接着,李柯围绕“环境专业与两个诺贝尔奖的关联”展开分享,通过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相关的绿色材料技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涉及的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生动阐释了环境专业以破解人类与自然共生难题为核心使命,兼具多学科跨界融合的鲜明特质。同时,他结合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介绍了该专业多个领域的就业空间,强调环境专业既是守护生态的责任担当,也是充满机遇的职业赛道,鼓励在场学子积极把握机遇,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张星星详细介绍了其所在的水污染控制团队,重点阐述了两大核心研究方向:一是工业水零排放与资源回收技术,聚焦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有价物质回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物减排的双重目标;二是城市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通过无害化处理、能量回收、材料化转化等技术路径,破解污泥处置难题,推动固废资源的高效循环。他结合团队实际研究案例,生动展现了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让在场学子直观感受到环境工程领域“变废为宝”的技术魅力与实际价值。
此次交流会通过前沿理念分享、科研实践解读与就业前景展望,为学院学子搭建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深化了大家对专业价值的认知,更激发了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绿色发展的责任与热情。
